堆奏疏里把那几本离谱到完全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的东西找出来,“爹,我觉得朝中的祸患更大。”

武将杀良冒功、贪污军饷是祸患,但是武将只能祸害他手底下的军队,朝廷对那种情况的惩罚很重,一旦被发现直接砍头,所以军中敢那么干的将领并不多。

文人不一样,那些离谱的想法一旦实施下去祸害的就是数不清的人。

大宋还没有杀士大夫的规矩,文人犯的事儿再大也就是贬谪,贬的再偏远也能好吃好喝好享受,毕竟官员的俸禄不能克扣。

“爹,西夏那边您是怎么想的?”小光国公最近听了几场朝会,感觉他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,“韩相公的话我能听懂,富相公的话我也能听懂,只有文相公,他是不是和狄将军有私仇啊?”

“没有私仇,就是怕武将地位太高影响朝中文臣的处境。”赵曙对此看的清楚,“本朝自开国便崇文抑武,文臣高高在上惯了,见不得武将能和他们平起平坐,所以要在武将身居高位之前把人给打压下去。”

武将官居高位其实影响不了文臣,朝堂上的事情说到底还是政事堂的相公们在管,武将地位再高能管的也只有战事,像财政民政那些他们想管也没本事管。

文韬武略能有一个就已经很难得,文武兼备的实在少之又少,真要有那种人才出现在朝堂上,又岂是三言两语能打压下去的?

说到底还是看狄青脾气好不和他们计较,所以他们才如此得寸进尺。

不过话说回来,以狄青的处境也没法脾气不好,他要是脾气不好,文臣能弹劾的地方就更多了。

赵曙写完信放下笔,扬起唇角露出个“不怀好意”的笑容,“等这一仗打完,爹就让狄青进枢密院,让朝中大臣知道枢密院不是文臣的专属,主管军事的衙门还是得武将来坐镇才行。”

赵仲针:!!!

“爹,你才是和狄将军有私仇的那个吧?”

捧杀!绝对是捧杀!

虽然他觉得以狄将军的战功当什么都没问题,但是朝中大臣不这么觉得,那些人恨不得连三衙管军的差事都交给文人,怎么可能愿意让狄将军进枢密院?

小光国公凑近一点,脑洞大开猜测道,“爹,您是不是想让文相公和狄将军同归于尽好一下子解决两个

章节目录